《稳定币:新一轮货币革命》榜一米兰体育-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10-31米兰体育,米兰体育官方网站,米兰体育APP下载为什么稳定币会突然爆火? 什么是稳定币,跟比特币、央行数字货币、法币有何不同?为什么美国立法大力推动稳定币发展,这背后有哪些大国博弈?为什么当下金融巨头、科技大厂、零售平台纷纷入局稳定币?他们是否看到了新的财富风口?普通人有哪些参与机会?
我研究宏观经济20多年,深感稳定币的出现并非偶然事件,而是时代的潮流和趋势,是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关键一环。这背后不仅有以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为代表的新一代支付技术作为支撑,而且有大国货币话语权的博弈与较量,是一场全新的货币革命。
如果说比特币的兴起,是民间对美元霸权自下而上的非主权反抗,那么稳定币的崛起,可以视为基于主权货币的全球金融权力博弈的正式展开。
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成果,更是大国竞争的延伸,是金融领域堪比人工智能级别的历史性机遇。
新书《稳定币:新一轮货币革命》,从概念、政策、企业、投资、国际、展望六大维度,帮你快速搭建稳定币的分析框架,系统阐述稳定币的十大新趋势和五大新机遇,帮你看清本质。
稳定币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货币革命,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产物,下到每个人,上到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稳定币这个新课题。积极应对、防范风险、把握机遇。
继黄金、信用货币之后,以比特币、稳定币为代表的新一轮货币革命正如火如荼。
自2014年诞生以来,经过长达十年的探索和酝酿,2025年前后,稳定币进入大发展元年,美国、中国香港相继发布稳定币法案,第二大稳定币发行公司Circle上市一个月涨幅超5倍,各大金融、科技、商业企业巨头争相入局申请牌照,一时间投资者趋之若鹜。
这到底是昙花一现的概念炒作,还是撼动传统的货币革命和财富风口?将带来怎样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笔者研究20多年的宏观经济,深感稳定币的出现并非孤立偶然事件,而是时代的潮流和趋势,是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关键一环。这背后不仅有以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为代表的新一代支付技术作为支撑,而且有大国货币话语权的博弈与较量,是一场全新的货币革命。
如果说比特币的兴起是民间对美元霸权自下而上的非主权反抗,那么稳定币的崛起,则是基于主权货币的全球金融权力博弈的正式展开。
这将是一场扩日持久的货币革命,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产物,下到每个人和企业,上到每个经济体,都必须面对稳定币这个新课题。积极应对,把握机遇,防范风险。
1、2025年稳定币大发展元年,未来各经济体纷纷纳入监管框架,企业巨头争相入局,各种本币稳定币将争相上链,稳定币有望迎来快速扩容。
2、稳定币、比特币、主权货币三分天下,稳定币尚不会直接代替主权货币,发展方向是法币代币化。主权国家范围内将由央行数字货币主导,而稳定币则会在民间跨境支付、大型企业供应链及消费场景中扮演重要作用。
3、稳定币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已远超加密货币世界的范畴,开始从根本上挑战并重构传统支付与金融生态,在跨境支付、零售生态打造、供应链金融、去中心化金融、抗通胀的数字美元等场景展露突出优势。
4、稳定币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机会广阔,上游看发行端,中游看交易端,下游看应用端,带来重要财富新机遇。
5、群雄逐鹿,伴随稳定币扩容和应用场景拓宽,稳定币为企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与核心机遇,众多零售、支付、金融巨头跑步入场,有五大新风口。
6、准备好迎接数字金融时代,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点对点支付、智能合约突飞猛进,重构金融新基建,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值得改造一遍。谁能率先拥抱数字基因,谁就能在数字时代脱颖而出,止步不前者将逐渐被淘汰。
7、稳定币的发展势必机遇与挑战并存,微观层面在于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合规风险,宏观层面在于大规模稳定币流通可能削弱央行对货币的调控能力。在接纳新事物的同时,也要为潜在风险做好研判和准备。
8、稳定币将会延续美元霸权,但过度依赖美元稳定币对美债需求的提振作用,反而与风险深度绑定。
9、稳定币给其他经济体弯道超车机会,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版图,将加快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变步伐,多极化趋势与去中心化金融的演进深度耦合。
10、新一轮“货币革命”全球大博弈悄然拉开序幕,中国的电子支付技术、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走在前面,拥抱机遇,乘势而起,中国倡导的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1、2025年稳定币大发展元年,未来各经济体纷纷纳入监管框架,企业巨头争相入局,各种本币稳定币将争相上链,稳定币有望迎来快速扩容。
稳定币2014年诞生,最初是为弥补加密资产交易短板,2019年市场规模仅50亿美元。2025年稳定币迎来大发展元年,美国和中国香港相继颁布稳定币法案,第二大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在美国上市,多方力量推动稳定币扩容。截至2025年6月中旬,稳定币市场规模超2500亿美元。
稳定币为什么会突然爆火?背后既有技术推力,也有市场需求,更有大国博弈的战略考量。当下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仍严重依赖SWIFT与CHIPS等美元本位的金融基础设施。这一体系存在多重中介参与、手续费高昂、轧差清算缓慢、易被政治化、武器化等痛点。稳定币以代码取代中介信任、以链上传输取代银行通道,大幅提升支付的效率和透明度,填补了传统银行清算体系在时效、成本与普惠性方面的结构性缺陷,同时在技术路径上提供了一个无需依赖美元主导清算网络的替代方案。
稳定币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进入主流视野后将迎来新一轮快速扩容。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认为2028年将突破2万亿。花旗预测在监管路径清晰化情景下,2030年稳定币的总流通供应量可能会增长至1.6万亿美元;乐观情况下,则有望达到3.7万亿美元。摩根大通则较为保守,认为稳定币规模在未来几年实现2-3倍的增长,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至7500亿美元,主因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尚未完善。尽管不同机构对稳定币规模扩容速度预测不一,但扩容方向较为确定。
在全球化碎片化的当下,稳定币作为大国博弈的抓手,数字时代货币主权与金融效率的争夺战。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要重视这一轮以稳定币及其背后技术生态为代表的一系列变革,尤其是美国已经主动拥抱、占据先发优势,需要密切跟踪、应对研判、试点研究,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
2、稳定币、比特币、主权货币三分天下,稳定币尚不会直接代替主权货币,发展方向是法币代币化。未来货币格局倾向为:主权国家范围内将由央行数字货币主导,而稳定币则会在民间跨境支付、大型企业供应链及消费场景中扮演重要作用,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提供贮藏价值。
比特币、以太坊等原生加密资产,可以被视为民间对主权货币超发的不信任,但由于价格剧烈波动难以成为长期交易媒介,其价值源于制造稀缺性和集体信仰,定位“加密资产”提供价值储藏功能。
央行数字货币同样用区块链技术产生,国家背书发行,其价值在于国家信用,核心是实现主权可控下的支付普惠目标,全球各经济体也在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应用。
稳定币是一种的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私人机构发行,锚定法定货币,是主权货币与加密资产的中间地带。凭借价格锚定与链上流通特性,稳定币在提升交易效率、降低结算成本方面展现巨大潜力。理论上,每发行1枚稳定币,发行机构就存入1美元或等值资产作为储备,并承诺刚性兑付。
稳定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替代主权货币,另一个是主权货币代币化。短期内,稳定币并无意挑战法币地位,发展方向是法币代币化。人们之所以相信其币值稳定,是因为发行方承诺1:1锚定法币,稳定币相当于法定货币的替代物。如果有一天脱离了锚定机制,人们仍愿意相信稳定币自身价值,稳定币才会真正对法定货币构成挑战。
未来各种“币”的市场格局倾向于:主权国家范围内将由央行数字货币主导,而稳定币则会在民间跨境支付、大型企业供应链及消费场景中扮演重要作用。比特币、以太坊则定位“加密资产”“数字黄金”“数字期货”等,提供贮藏价值。
3、稳定币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已远超加密货币世界的范畴,开始从根本上挑战并重构传统支付与金融生态,应用场景广阔。
稳定币应用场景已经不局限于加密资产交易,在跨境支付、零售生态打造、供应链金融、去中心化金融、抗通胀的数字美元等场景展露突出优势。这也是众多经济体争相规范发展稳定币、众多商业巨头跃跃欲试申请发行牌照的重要原因。伴随中国企业出海,发展跨境业务、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一趋势将丰富稳定币使用场景。
一是跨境支付。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双方可通过稳定币进行点对点的大额货款结算,彻底摆脱传统电汇的延迟问题和高成本负担。跨过企业使用稳定币支付海外供应商货款,单笔手续费降低的同时,绕开代理行,避免中转费,节约汇兑损失。
二是零售生态闭环。以亚马逊、沃尔玛为代表的商业巨头开始积极布局稳定币。一方面可以规避高昂的信用卡手续费,对于万亿级别流水的亚马逊而言,每年可节省的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一个庞大的闭环金融生态。假如亚马逊拿到牌照发行稳定币,用户充值“亚马逊币”进行零成本、高激励的消费,而亚马逊则可以进一步将该币种应用于其生态内的第三方商家、广告商乃至AWS(亚马逊网络服务)结算,从而深度绑定用户与业务,掌握支付环节的终极控制权。
三是供应链金融。稳定币正成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B2B(企业对企业)结算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企业还可以用稳定币进行自动化付款,比如设置见提单付款的智能合约,货物到港后自动付款。
四是去中心化金融。稳定币不是一个简单的支付效率提升工具,而是打开了现实资产映射在链上金融世界的大门。目前主流的美元稳定币就是美元在链上的映射,未来不排除现实中股票、黄金、债券、房地产等万亿级资产纷纷上链,通过稳定币这一“链上现金”进行交易、借贷、质押等复杂操作,将改写传统金融的底层逻辑。这也是当下热议的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巨大应用场景。
五是抗通胀的数字美元。在恶性通胀国家,稳定币已经成为民众保值的重要手段,人们可以把工资换成稳定币,避免本国货币贬值造成的财富缩水。在非洲等金融发展落后、传统银行网点覆盖不足的地区,人们可以用稳定币接入金融服务,也能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4、稳定币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机会广阔,上游看发行端,中游看交易端,下游看应用端,带来重要财富新机遇。
稳定币产业链上游包括发行、托管、技术服务等,发行环节商业模式成熟、利润最丰厚、规模效应强。其商业模式可简单概括为“无息揽储—储备金投资”模式,发行商将这笔规模庞大的储备金投向短期美国国债等兼具高流动性与安全性的资产,其产生的利息收益在扣除托管、审计等运营成本后,便构成了发行商的净利润。以全球最大稳定币发行商泰达为例,其拥有百人规模的团队,2024年末储备资产规模超1 400亿美元,年净利润超130亿美元,一举超过花旗集团。其中,绝大部分利润来自储备金投资收益,少部分来源于法币/稳定币兑换的交易手续费。
稳定币产业链中游的机遇集中在交易所——稳定币的流量入口。未来交易所将成为稳定币流通的核心枢纽,部分全球头部交易平台已开始构筑拥有顶级流量与流动性的护城河。更多持牌交易所有望在机构资金入场和区域市场爆发的进程中,率先兑现合规性带来的稀缺价值红利。第二大稳定币发行人Circle为了追赶泰达,与第二大交易所Coinbase合作,2024年其储备利息收入约为16.61亿美元,向Coinbase支付分销成本9.08亿美元。
稳定币产业链下游关注应用场景将迎来爆发。其中,RWA代表的万亿级实体资产上链流通是稳定币驱动的最大应用场景——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的传统资产实现代币化后,将显著提升资产流动性与信息透明度,为投资者开辟全新的资产类别。同时,“稳定币+跨境支付”也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对传统SWIFT体系构成根本性挑战,为持牌支付机构、硬件供应商和大型电商科技巨头带来明确的战略性机遇。
5、群雄逐鹿,伴随稳定币扩容和应用场景拓宽,稳定币为企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与核心机遇,众多零售、支付、金融巨头跑步入场,有五大新风口。
这场由稳定币主导的全球价值重构将为企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与核心机遇。稳定币发行、资产上链、金融服务、支付清算以及商业生态
对于稳定币发行方,机遇在于掌握未来价值网络的“铸币权”,成为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参与方。如果说使用和交易稳定币是参与变革,那么发行稳定币则是直接争夺这场变革的核心主导权。发行方不仅能开辟全新的业务模式,更能从根本上掌握未来价值网络的“铸币权”,成为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参与方。
对于实体企业,稳定币的发展将推动更多实体企业实现资产与金融的融合,企业“资产上链”时代已然到来,推动实体企业盘活巨量沉淀资产。
对于金融机构,稳定币应用正向更广泛的金融服务领域渗透。未来,持牌金融机构将成为连接实体资产、实体资本与数字资产的受监管核心枢纽,这是其新的业务增量。
对于清算机构,稳定币成为推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壁垒打破的支付技术革命力量,将挑战传统卡组织的地位,塑成新竞争格局。
对于零售巨头,通过接入现有稳定币或者发行自有稳定币,为平台商家与消费者打造更高效的交易生态,提升客户粘性。
6、准备好迎接数字金融时代,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点对点支付、智能合约突飞猛进。将重构金融新基建,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值得改造一遍。谁能率先拥抱数字基因,谁就能在数字时代脱颖而出,止步不前者将逐渐被淘汰。
稳定币及其底层技术正在掀起金融新基建浪潮。传统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建立在“存贷汇”的基础上,支付结算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信用流的根基。稳定币无异于一场支付技术革命 ,一场金融“新基建”。全球稳定币市值已超过2500亿美元,用户数超过1.7亿,渗透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定币正在成为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新基建”设施,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值得改造一遍。
稳定币不止于支付革命,不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简单模块化更迭,而是基因、逻辑、生态、价值的重塑。这是数字时代的入场券。稳定币不仅局限于支付结算,还是链接现实与数字世界的桥梁。传统金融体系低效、渠道窄、割裂、不透明等问题一一可以得到解决。
分布式账本上,由于所有参与者都在同一公共账本上记账,任意两个人之间就可以直接完成交易,不再需要中间环节。
去中心化交易,实现真正的点对点交易,逐笔全额结算,不再依赖轧差清算,摒弃净额交收,大幅提升交易结算效率;
RWA代币化使现实资产上链,并像ETF一样交易、理财、质押,而且是7×24小时无间断的交易。
智能合约会降低信任门槛,实现链上资产与链下资产的同步转移,确保交易瞬间达成这种架构革命带来了显著优势,环节大幅精简、费用显著降低、效率几何级提升。
以稳定币为底座的技术在金融、数据管理、供应链、游戏等领域大有可为。当然新的风险也会交织出现。各个经济体押注稳定币,更大的考量是背后技术以及数字金融时代的入场券。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如果故步自封,低效率将会被新技术逐渐渠道,谁能率先拥抱数字基因,谁就能在数字时代脱颖而出。
7、稳定币的发展势必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接纳新事物的同时,也要为潜在风险做好研判和准备。
一是信用风险。稳定币虽然是去中心化发行,但能否按1:1兑换取决于储备资产是否足额,一方面与发行人信用有关,例如2022年第三大稳定币UST崩盘就是未能足额储备;另一方面与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有关,如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导致 Circle储蓄受损,即使做了足额储备,但在极端市场中仍会受到挤兑影响,为投资者敲响警钟。
二是技术风险。区块链凭借不可被篡改的特点可以消除交易对手风险,但仍然存在代码漏洞、黑客攻击、智能合约风险、闪电攻击等风险事件,且在现实世界中不断上演。还有一些是目前尚没有成熟解决方案的,比如预言机风险,预言机是链上世界与外部世界信息交互的设施,如果输入预言机的信息被篡改,所有依赖它的智能合约也会依据错误信息执行。
三是合规风险。部分国家和地区尚不允许稳定币流通,比如中国2017年《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和2021年《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都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稳定币的兑换、交易、提供信息中介或定价服务等可能涉及非法活动。在出入金时如果交易对手方出于洗钱目的兑换稳定币,也会导致账户被冻结。
一是加大央行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难度。如果稳定币不受监管地用于跨境支付,可能会绕过对自由资本流动的控制措施,进而造成汇率价格波动。
二是稳定币可能导致货币增发,存款搬家、金融脱媒,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扭曲。稳定币是100%储备机制,不会像传统银行那样信贷派生货币,但其储备投向国债的资金,有可能通过财政支出再次进入经济循环,形成购买力,造成货币的增发。如果大量资金从银行储蓄转向稳定币,加速金融脱媒,可能影响货币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三是稳定币可能加剧跨市场系统性风险传导。例如稳定币挤兑可能传导至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黑天鹅事件也可能传染至链上,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导致 Circle储蓄受损就是现实案例,暴露出其内在不稳定性,可能酝酿系统性风险。
8、稳定币将会延续美元霸权,但过度依赖美元稳定币对美债需求的提振作用,反而与风险深度绑定。
2025年7月美国正式通过《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创新的法案》(简称GENIUS法案),要求发行方必须100%持有美元和短期美债。稳定币发行方是国债市场中的“隐形大买家”,仅泰达和Circle两家公司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就已接近德国、韩国等主权国家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
此举短期内会增加美债需求,强化美元霸权,应引起其他经济体重视。稳定币成为美元在数字世界的延伸载体,规模将成倍增长,间接带动对美元和美国短债的需求,短债置换长债,降低偿债成本。目前稳定币市场规模仅250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预计到2029年底稳定币市值会达到3.5-4万亿美元,可能带来约1-2万亿美元的短债需求。强化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网络效应,遏制新兴货币的追赶,延续美元霸权。
但长期来看,稳定币的引入只是拖延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风险跨市场传导。美元信用根基与美国经济基本面、财政状况有关,如果美国不能扭转债务膨胀之势,美元霸权仍难以避免衰落。过度依赖美元稳定币对美债需求的提振,反而将风险绑定在一起。试想如果稳定币遭遇信任危机和挤兑,也会造成美债流动性危机和踩踏抛售;美债如果出现极端行情,也会反噬稳定币储备质量。
9、稳定币给其他经济体弯道超车机会,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版图,将加快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变步伐,多极化趋势与去中心化金融的演进深度耦合。
在全球化碎片化的背景下,美国掀起贸易战寻求在制造业上“中国+1”时,各经济体也在跨境支付领域寻找“美元+1”,试图绕开美元主导的Swift体系,欧盟、日本、新加坡、阿联酋、中国香港等经济体均出台相关法案,多采取包容审慎态度。稳定币被美国用来作为延续美元霸权的抓手,同时也给了其他经济体弯道超车机会。
此前多国央行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定位于央行数字货币,探索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点对点跨境支付,覆盖中国内地、香港、泰国、阿联酋等司法管辖区。稳定币更具匿名性和保密性,为多边支付体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因此中国香港作为桥头堡,与美国几乎同时发布稳定币法案,旨在争夺新一代支付体系的话语权,打破美元武器垄断。
稳定币已超越技术工具,成为大国货币影响力的新载体。这是大国博弈的新战场。越来越多经济体卷入新一轮“货币革命”全球大博弈,大国围绕支付话语权将展开长期博弈,小型经济体的货币主权则面临挑战,进而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版图。以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为代表的经济体,都不会缺席这场效率竞赛,谁的金融效率越高,谁能大规模投入商用,越吸引大量资本流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若不主动布局,本国法币可能在新兴市场被“数字美元”替代。在通胀高企、货币严重贬值的经济体,民众可能会“用脚投票”,本国货币很容易被稳定币替代,丧失货币主权。根据Chainalysis,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土耳其、泰国、尼日利亚的稳定币交易量占GDP比重遥遥领先。
10、新一轮“货币革命”全球大博弈悄然拉开序幕,中国的电子支付技术、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走在前面,拥抱机遇,乘上浪潮,中国倡导的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历史告诉我们,美国不会轻易放弃美元霸权地位,从“石油美元”到“芯片美元”再到“稳定币美元”,始终牢牢锁住战略资源与稀缺技术。
中国在发展数字金融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例如庞大的数字经济用户基础、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丰富的应用场景,伴随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伴随大量跨境贸易和投资需求,以实体经济为依托,稳定币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将扮演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可能成为中国数字人民币尚未覆盖地区的过渡清算工具,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可接入性;另一方面,在应对全球金融“去美元化”与“多元化结算机制”趋势中,稳定币有潜力作为连接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数字中介,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战略自主性。
以稳定币、比特币的崛起为标志,全球正掀起一场新的“货币革命”,这为中国倡导的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应采取以下应对:第一,高度重视并动态跟踪全球稳定币发展动向;第二,加快完善立法与监管框架,可考虑在自贸区先行先试;第三,大力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第四,持续深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与应用;第五,积极倡导并推动建立更加公平、稳定的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


